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Fool


文/羅思虎吉

《脫線死神的鬼差事》(A Dirty Job)作者Christopher Moore又辛辣一擊:眾人皆醉,你得笑著保持清醒

先來替大家複習一下《弄臣》(Fool)發生的背景。故事的主角就是弄臣,這弄臣不是誰的,就是《李爾王》故事裡,對李爾王與小公主Cordelia忠心耿耿的角色。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成熟的作品,第一幕就由一個錯誤的命題開展,年老的李爾把國土分給三個女兒,但恩賜之前先要女兒聲言多麼愛他。大女兒、二女兒都說得眉飛色舞,諂媚虛假,最受李爾疼愛的小女兒則不願花言巧語,竟然一塊地也沒得到,於是在毫無嫁妝的情況下,嫁給賞識她的法國皇帝。李爾遜位之後受到大女兒二女兒虐待,最後在暴風雨中發瘋。小女兒聽到父王受虐,領兵入侵欲救李爾,最後兵敗遭擒。不幸小女兒遇害,李爾傷心而死。這齣悲劇另有一劇情主線,陳述葛勞斯特伯爵聽信養子讒言,欲殺親生兒子,但最後弄得雙眼被挖,孤苦伶仃之下,反受兒子的護持。

《李爾王》這齣歷史名劇一直不受到世人喜愛,大概是結局太悲慘吧。Christopher Moore要把悲劇變喜劇,怎麼辦到的?

這個故事在莎士比亞之前就廣為流傳了。根據Moore的推測,當時應該也沒什麼城堡、騎士這些夢幻般的元素,應該就是土穴、草屋之類的建築物,也許我們不應該把過去太美化。但Moore還是採用了許多莎士比亞用的詞彙,並且在頁尾附上專有名詞的作者版註解,相當白話,用現在的語言來詮釋,縮短了距離感,果真是令人莞爾。

不少小說家都重寫經典故事,像是諾貝爾文學獎呼聲高的Margaret Atwood就寫了The Penelopiad,從浪子奧迪賽的老婆Penolope的角色來重新詮釋奧迪賽漂流記。而《弄臣》就是Moore把《李爾王》這個在第三幕第六場就消失在全劇的弄臣角色拉出來(消失的原因,根據史學家判斷,可能是演員數量不夠!因此後面戲份被砍掉?)以弄臣的角度,戲謔、旁觀者清的為讀者說出這個悲劇的另一個面貌。

Christopher Moore的東西是男孩子氣的,他在嘲笑莎士比亞嗎?也許他是在解構被莎士比亞美化過後的英國人嚴肅的假正經吧。他的幽默總是很直接,像是他就會設計小丑 Pocket喊Edmund王子「Bastard王子殿下」,直截了當的替讀者畫出該角色在劇中的定位。或是Pocket與公主對話,探討身為「公主」的本質,所以當公主有什麼好的呢?公主是「火龍的食物、抵押品、或是被交換不動產。」英雄救美?政治聯姻?利益掛勾?說穿了可是一點都不美呢。他的幽默是尖銳又不敬的,但不甚優雅的名號綽號都寫到小說裡,禮節在這裡不是問題。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對Moore作品評論是:好像在吃洋芋片—很難只吃一片就停下來。有誰不能被他開到玩笑的?耶穌、上帝、天使、羔羊、聖誕老人、死神、吸血鬼、國王、王子、公主?當然這是一種書寫的氣質,看看Christopher Moore先前的幾部作品,他的風格可謂一貫。不過批判也是直指了被幽默了的對象阿。幽默也許是對悲劇的沉痛與人性低落面相保持距離感的一種表現,但悲劇戴了面具,仍舊是悲劇。如果你願意輕鬆一下,就讓Moore博你一笑吧。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