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邁克爾•科爾斯步子邁那麼大,就不怕扯傷了蛋?

美國輕奢侈服飾品牌邁克爾·科爾斯(Michael Kors,簡稱MK)正在變得滿大街都是,而對於時尚服飾品牌而言,這種苗頭可是相當不妙,尤其是對那種定位於年輕高端消費者的品牌。這個品牌的經銷,猶如開閘放水一般,正迅速向全方位的批發與零售模式邁進(在線、自營店、品牌折扣店以及世界各地的專櫃)。甚至更糟的是,促進該品牌以火箭般速度四處舖網的一個因素,便是其不斷擴容的產品類別和副品牌,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各種價位上參與競爭。有些人會認為,所有這些產品類別和副品牌最終會形成內部的相互競爭,從而對高端市場造成衝擊。

涸澤而漁的邁克爾•科爾斯還能走多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具有同樣市場定位的湯米·希爾菲格(Tommy Hilfiger)品牌,同樣是在曹其峰和勞倫斯·斯特羅爾(Lawrence Stroll)這兩台“賺錢機器”的驅動下,出於同樣的原因而“倒塌”下來。說到邁克爾·科爾斯式的走紅軌跡,其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這個品牌開始成為面向每一個地方的每一個人推出的每一件物品後所帶給消費者的最初的喜悅。我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件MK品牌的物品。甚至每個人都可以在當前這種與時俱進、瞬息萬變的文化思潮下擁有一款“必備爆款”的包包——雖然僅限於一瞬之間。或者我該說,僅限於十億分之一秒之間。因為突然之間,就在霎那之間,普遍年輕且品位多變的消費者們清醒了過來,並且意識到,這個品牌正在變得到處都是,而且每一個地方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件。然後,砰的一下!它從雲端跌入了塵埃。這個品牌變得對——每一個地方的——任何人而言都毫無價值。

然而許多人,包括邁克爾·柯爾斯(Michael Kors)本人以及運營該公司的許多高管在內,還有很多股東,都因為該品牌的氾濫而成為了億萬富豪。說到這裡,請允許我提一下,曹其峰和勞倫斯·斯特羅爾則只是為自己早已達到億萬級的財富錦上添花而已。

礦井裡的兩隻金絲雀? ?

順便說一下,那麼曹其峰和勞倫斯·斯特羅爾會成為諺語中所說的“礦井裡的金絲雀”嗎? 2012年,他倆把他們在MK的持股比例從52%(就在該公司於2011年上市之前)縮減到略高於15%。至於他們在拋售那部分股份之後淨賺了多少,就留給你們自己去研究吧。

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在兩年前就知道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嗎?難道他們預見到這個品牌最終會面對什麼命運?他們早料到湯米·希爾菲格品牌的遭遇會在這個品牌身上重演嗎?

我所知道的是,他倆是傑出的投資者,尤其是在時尚領域。而且我也知道,他們現在已經證明,他們有能力發現即將變得炙手可熱的品牌,而且他們知道如何為這些品牌“點火”,讓它們迅速沖入雲端。這就像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主張在形式有利的情況下“迅速做大”一樣。這個見解有點讓我領悟到這種短期行為所依據的論點。

與所有這一切都相關的還有另一個觀點,這個觀點值得另寫一篇文章來加以闡述。蔻馳(Coach)品牌正處於分崩離析之中,主要就出在品牌氾濫這個問題上。目前該品牌大約70%的營收來自於其品牌折扣商店,這讓我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該品牌的貶值。還有兩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情況: 第一,蔻馳這個品牌在美國的萎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被MK奪走了大量的市場份額;第二,為了恢復業績增長,蔻馳正在向其他產品類別(主要是服裝)擴張,這與通過打造服飾品牌來加快業績增長的MK相類似。最後,蔻馳正在把業績好轉的希望大量寄託在一位新的設計師——受人尊敬的斯圖亞特·維弗斯(Stuart Vevers)的身上。

對不起,各位。一旦某個品牌被其忠實顧客定性為極易入手並且曝光過度之後,無論在時尚設計上做多大的文章都無法讓品牌東山再起。

因此,想想看。任何頭腦清醒的人都可以意識到,一輛大卡車正在向邁克爾·科爾斯碾壓過來。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LANVIN2014年櫥窗(上海芮歐百貨、上海恆隆廣場)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